叫声沙哑的鸟如何?
有沙哑的歌声,也有嘹亮的歌声,有婉啭的歌声,也有嘈杂的歌声,都是鸟类鸣叫的本能。它们的发声器官是鸣管。鸟的气管叉分成两支进入肺叶,像一只Y字,在气管分叉处的上部有鸣膜,在气管进入肺叶处有鸣骨(也称鸣软骨),鸣骨下端也有鸣膜分布,在鸣管上都有气囊与之连接。鸣管是鸟类发生机关,它的构造和发育情况,决定鸣叫声的音质和音量,也影响乐句的曲折程度。
鸣管周围神经发达,受大脑及鸟脑的间脑部分的控制,这两个部分,是指挥鸟类鸣叫以及学习掌握新的乐曲的指挥部。一些幼鸟一出壳,凭借神经系统的调节,便能使肺部空气压强增大,迫使空气冲开鸣管上鸣膜的控制而发生,使鸣膜和鸣骨下端的鸣膜震动,发出叫声。这时的鸣叫声是没有音韵、杂乱无章,同成鸟叫声不相似,称为雏鸣。
随着幼鸟不断成长,雏鸣的乐曲会逐步有所改变,到青年时,已大体和成鸟相似。但这时所唱的还是乐曲的简单形式,还不会歌唱。到繁殖期,才以饱满而优美的歌声鸣唱。有的鸟类,第二年即能鸣唱,而有些鸟类,要经过两三年才能鸣唱。鸣禽(如画眉、乌鸦等)的鸣叫极为发达,杂食及食谷类鸣禽的音响清脆响亮(如八哥等),食虫类的音响是沙哑或粗糙(如喜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