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背上得什么皮肤病?
主要发生在年轻犬。临床主要症状为病犬背毛逐渐变白,出现对称性脱毛和皮肤色素沉着,毛囊有脓性分泌物,被毛根部附有脓涕,结痂,皮屑和皮脂过多,病犬因瘙痒故频繁搔抓和摩擦,皮肤因慢性炎症而增厚形成苔藓化。主要发生于背部,胸侧,腹部,腹股沟,腋囊,股内侧和趾间等处。通过病犬间的直接接触和接触污染的笼具、食盘、褥垫等间接传播,极易在犬群中传播流行。治疗时以抗菌消炎为主,可选用土霉素、氯霉素、恩诺沙星等抗生素,并进行皮肤护理。
原因较复杂,可能与遗传、内分泌失调、感染、免疫系统疾病等有关。临床症状为圆形或不规则脱毛斑,皮肤有不同程度的皮脂分泌亢进(有时分泌产物呈乳酪状),慢性痒感和皮肤苔藓化等。发生部位以背部多见。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即可诊断。去势、泼尼松等皮质激素类药物是本病的诱因,应尽量避免使用。治疗可选用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物止痒,抗菌消炎药物控制继发感染,加强皮肤护理。
主要发生在中、大型犬。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背部、胸前、腹下及股内侧等处对称性脱毛,皮肤色素沉着和皮脂分泌亢进等。诊断困难,治疗无效。可加强皮肤护理,皮质类固醇可部分控制色素沉着和止痒,但能加重脱毛。
多由多种真菌(主要是犬小孢子菌和絮状癣菌)感染,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饲具等传染。临床上在鼻梁、耳廓、眼睑和股内侧等处形成圆形癣斑,继发细菌感染后可形成痂皮和断毛,有轻度痒感。依据临床症状一般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则要进行真菌检查和/或动物接种实验。一般可在病灶上涂复方克霉唑软膏或洗浴治疗,但必须持续较长时间,以确保将病原真菌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