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红的是怎么回事啊?
“耳朵红”这俩字,看起来平淡无奇,但实际相当有料——它背后可牵扯到人体、生理、病理、心理乃至天文地理等多元学科知识。为了讲明白其中的学问,必须用到一些专业知识,在介绍具体成因之前,先引入几个概念。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人的五官九窍中,耳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存在。在解剖学上,它有一个专属名词——外耳道。(内耳道,则专门指中耳及内耳的部分)
其次,要介绍一个专业术语——“咽鼓管”。它是一对细长的管道,一端连接着鼻咽部(鼻孔后方的硬软腭交界的地方),另一端开口于中耳道。 最后,要提到一个重要的结构——“鼓室”。这是一个由纤维蛋白构成的封闭腔,位置介于外耳道与中耳道之间。
上面这三张图,展示了这三者的关系:其中,最里侧的椭圆形结构就是鼓室;中间是咽鼓管;外侧是外耳道。 在正常情况,这个三个部位的关系是十分稳定的。但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外界气压的变化、用力擤涕或是挖耳等,都可能使外界空气进入耳道,引起“耳朵红”的现象。
当外界气压变化较大时(例如乘飞机),气压会直接冲击鼓室,引起鼓膜活动度增加,出现耳朵红、胀痛感。此时若及时调整坐卧姿势,通常都能有所缓解。
如果外界气压迅速变化,使得鼓室产生瞬间压迫,则可能出现短暂听力下降的情况。不过,这种情况通常在调整坐姿后都能很快恢复。 另外,在挖耳或者擤鼻涕的时候,也可能导致中耳道压力发生变化,使耳朵发红。这种情况多伴有少许出血或耵聍(即耳道分泌的油脂性垢块)排出。
当然,上述都是生理情况下会导致耳朵红的因素。但在疾病状态下,也会导致这一症状的出现。其中较为常见的是外耳道炎和中耳炎,这时除了会观察到耳朵明显红肿外,还常伴有疼痛、瘙痒、流脓等症状。
若是炎症得不到控制,继续发展下去,甚至可能发生耳道粘连、闭塞,导致听力下降,严重影响工作生活。一旦出现耳朵红并伴有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及时治疗。
不过,虽然大多数导致的“耳朵红”属于良性病变,但也有一些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须重视起来!例如: 如果长时间耳朵红,而且使用药膏(如芦荟胶)涂抹、冷敷等方法都无法缓解,则要警惕是否存在过敏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局部可能会形成红斑、水疱,严重时甚至出现糜烂、溃疡,一旦处理不当,细菌入侵极易导致感染,出现淋巴结肿大、发热等其他症状。 对于此类耳朵红,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到医院就诊。医生可通过观察、触摸判断病情,并进一步通过仪器检查明确诱因。 还需注意:对于患有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基础病的人群,因末梢神经循环不良,也易出现耳朵红的现象。这类人群如果出现耳朵红,不必慌张,仔细寻找原因并及时纠正即可。 但如果是突然发生的耳朵红且一直不消,尤其是还伴有一过性的头晕、目眩、恶心,以及心慌、出汗等不适症状,则应提高警惕,尽快就医排除心脏方面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