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有息肉是怎么回事?
结膜炎症,俗称“红眼病”、“烂眼边” ,是发生于角膜边缘的炎症性赘生物(增生组织),又称翼状胬肉。由于病因及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慢性与急性两大类,而以慢性者较为多见。 此病多见于户外工作者以及长期戴框架眼镜的人,多与风尘刺激、紫外线照射、眼部外伤等有关;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遗传、免疫和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本病的临床特点为双眼反复发作的瘙痒、灼热感、异物感及黏液性分泌物增多等表现,严重时可因黏液分泌物潴留于结膜囊内,引起眼睑闭合不全,妨碍眼球转动,影响视功能。如不及时治疗或治愈不完全,容易复发。
结膜炎的治疗主要靠局部用药,严重者需全身给药。一旦细菌感染证据充分,应及时全身给予抗生素治疗,常用的药物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羟氨苄青霉素/甲氧苄啶等。对于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应尽快彻底清除过敏原,同时予抗组胺药滴眼剂点眼,常用药包括色甘酸钠、酮替芬、赛庚啶等。
对顽固性结膜炎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局部低浓度激素滴眼,以减轻炎症反应。但应注意避免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以免引起并发症。对于反复感染的患者,应积极处理相关并发症,如倒睫可以拔除,睑内翻则须行手术矫正,以防止复发。注意用眼卫生,减少污染因素的刺激也很重要。
在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人老了,眼睛上就会长出息肉,实际上,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不少老年人以为自己眼睛上长出息肉是年龄大了之后的正常变化,但是实际上,人的眼睛上是不会长息肉的。
有些人年纪大了之后,眼角会出现一个黄白色或灰白色的增生物,以为是息肉的生长,其实不是。在眼睛的角落里,其实还有一个小水库,叫泪阜,泪阜除了储存眼泪,还是脂质的仓库。在你年纪大的时候,仓库里堆积的脂质越来越多,就会长一个高出正常皮肤的黄白色或灰白色脂肪团,叫翼状胬肉,不是息肉。它是侵犯角膜的增殖性膜性组织,因为形状好似昆虫翅膀而得名。多是因为受到风、烟、尘等刺激而引起睑 conjunctivae 上胶样增生,逐渐向角膜进展。
如果年纪大了,发现眼睛上起了这个翼状胬肉,也不用担心,如果这个胬肉没有长到瞳孔区影响视力且无充血红肿时,可以不需要治疗,但应尽可能减少诱发胬肉生长的外界因素,如戴防风镜,滴用去充血的滴眼液等。如果胬肉已经发展到影响视力的地步,可以考虑手术刮除。但是,切除后还有再长的可能。因此,即使手术治疗后,患眼仍需滴用预防复发的药水1~2年。复发率高的病人,可在胬肉切除后同时行角膜缘干细胞或结膜瓣移植术,能明显降低其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