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怕狗吗?

敖阡睿敖阡睿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国家狂犬病研究中心主任温常勇教授在此前采访中曾表示,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100%的狂犬病,近年来却有呈现年轻化趋势,甚至儿童也易感染,这多少让不少人始料未及。

“事实上,早在198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指出,在发病兽类中,狗占99%,剩余1%是通过野生动物传入人之间的。”温常勇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上世纪初,狂犬病的发病率也曾经很高,但近10年来,我国对犬只管理的加强和狂犬疫苗的接种,使狂犬病的发病率逐年下降。

“目前我国范围内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有狂犬病的犬猫,其次是野生动物(较常见的是蜱和狼)。狂犬病毒通过病兽的唾液(通过咬伤、抓伤或舔伤)感染,在感染后,病毒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2-8周。”

患病动物是狂犬病毒最重要的传染源

狂犬病毒的传染源主要是患有狂犬病的动物,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如蜱、狼、狐、鼬等野生动物,也可能长期携带病毒,但并不致病。被这类动物咬伤、抓伤及舔伤人,也可能会被病毒感染。

狂犬病毒主要存在于患病动物体内,所以野生动物,如兽类、禽类、两栖类、鸟类等感染人,一般发生在动物发病后,同时,没有特异性症状的潜伏期内,动物来源的狂犬病毒感染人,临床表现有瘫痪体质以及发病后的特异性症状,如恐水症、各种类型的高级神经症状。因患病动物随病毒带的毒载量不同,其传染力也不同的。一般而言,发病动物的唾液和分泌物中带毒,病发作时,唾液、泪液和乳汗等排毒,是通过皮肤和黏膜感染的根本途径。

被狂犬咬伤后,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做出反应,产生中和抗体,和狂犬病毒抗争。中和抗体能阻止病毒侵染细胞,降低病毒在血液和神经组织中的含量,最终使病毒被消灭。倘若在狂犬病的发作前,打了一针或几针疫苗,人体就会产生较多的中和抗体。虽然在狂犬病的发作后,由于唾液腺的功能丧失,分泌抗体减少,但通过多次打针,血清中的抗体含量仍会继续增加,直到超过狂犬病毒的毒力为

止,而使狂犬病毒不能侵害神经组织,避免了发病。这即是狂犬病疫苗的作用原理和预防狂犬病的有效方法。

暴露后预防

暴露后预防是指被狂犬或其他狂犬病毒携带者咬伤或密切接触后,病毒进入机体而没有发作疾病,这时进行合理的预防性服药,可避免发病。按照WHO规定,当怀疑头部及颈部等免疫功能正常部位被狂犬或其他狂犬病毒携带者咬伤或接触狂犬类物质,在注射狂犬疫苗后,仍需用狂犬疫苗进行强化免疫,以获得足够的中和抗体来抵抗狂犬病毒。如果咬伤部位在颈部、头部、和上肢,且免疫效果评价为正常,则只进行狂犬疫苗免疫。如果是躯干或有免疫功能缺陷的部位被咬伤接种狂犬疫苗后,需加强免疫,以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暴露前预防

暴露前预防是指在狂犬病毒传染途径存在的情况下,为起到预防性作用而进行免疫接种预防,可分3次进行,每次间隔1个月,于一个月内注射完第1针,之后第2、第3针间隔时间均为一个月。现在国际通行的暴露前免疫程序是2 针免疫,第1针接种当晚12个小时内,间隔1个月接种第2针,在接种第2针后1个月,加接种1针狂犬病毒感染后预防注射。即“3-1-0”形式。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