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短有多少颜色?
谢邀~ 先上个图,证明我是有猫的! 我家的是蓝猫,英短蓝色系的一个色系
首先,我们要知道,颜色是一个主观性较强的概念。所以,我们常说的某只猫是什么色,很多时候其实是指这只猫身上的重点色(双色)在哪。比如我们的传统认知里,猫咪是有颜色的,“黑、白、黄”,而实际上,这些都是重点色,是出现在被毛上的颜色。 而真正的底色,是我们看不到,也被我们忽略的——被毛基色。 什么是基色呢?很简单,就是作为底色,覆盖在被毛之上的毛色素细胞所表现的颜色。
因为毛色素细胞只表达深浅,而不表达色相(也就是不存在彩色,彩色只是人类的幻觉),所以我们所能看到的基色其实就是黑白二色,加上不同色调所组成的渐变色。 而不同种族,或者同一个种族的不同个体,它们的基色都是一致的。所谓“一猫一色”中,这“色”指的就是基色。 因为人类对色彩的感觉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所以同一只猫,在不同的人眼里,有可能是不同的颜色;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对一只猫颜色的记忆也是大相径庭的。 所以,在判断一只猫是否纯种时,我们不能以人的主观感受为判断标准——人眼所见即颜色。而是应该考察猫的遗传物质中所携带的基因型。也就是说,我们观察的颜色,是没有标准的。但遗传学上的“色”,却是客观存在的。
由于人类对色彩的感知受情感因素的影响非常大,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主观性的色彩描述词,如“明亮”“阴郁”“温暖”“凉爽”……等等。这些词语的使用是非常不科学的。对于判断品种纯合程度,它毫无意义。 我们能做的,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找出遗传物质中所携带的基因型,然后通过遗传学的理论,来解释这些基因型所产生的基因产物,最终获得一种无感的,客观的颜色评定结果。 虽然英短有很多种颜色,但是它们的基因型是一样的。我们从遗传学的角度,可以找到一种通用的方法去评定这种短毛猫的颜色。这就是染色体的显微检查技术。
这项技术需要把猫咪的皮肤用酒精溶液浸泡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皮肤中黑色素的分布情况。通过大量的试验和统计,研究人员把黑色素聚集的区域分成了5个等级:
1级(弱),极少黑色素;
2级(中),少量黑色素;
3级(强),较多黑色素;
4级(很强),非常非常多的黑色素;
5级(最浓),几乎全是黑色素。 而根据这一分类标准,我们可以把英短的所有颜色分成5个大类。这5个大类又分别包含很多个小类。 例如,所有的英短都可以分成五个基本色型:
1. 色素沉着型(5级) 全身除下巴、耳朵外,其他部位都有大量黑色素。
2. 淡色素沉著型(4级) 只有下巴有一片黑色的倒三角形区域,其余全身都很浅淡。
3. 中度色素沉著型(3级) 全身有黑色和黄色两种颜色为主,并且均匀混合分布在身体的每个部位。
4. 条纹状色素沉著型(2级) 身上有多个条带状的黑色、黄色的纹理,且两种颜色交错排列。
5. 无色素沉著型(1级) 全身基本没有深色区域的出现,全身大部分面积是由白色毛发呈现。除了鼻子和眼周部位的黑色毛外,身体上几乎没有黑色的毛。